Friday, June 26, 2009

Sophie's World 读书笔记 (三)

古典派哲学 - 人与社会

自然派哲学关心的是自然世界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现代科学的起源。Democritus之后,雅典开始兴起。持“怀疑论”的哲学家们认为自然世界太复杂了,人类永远也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生命如此短促,不如现实点,以人为中心,关心关心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学习学习如何共同生活,如何开启民智,以便民主能够运作。

那个时候演说的才能很重要,用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才能,于是出现了一个“诡辩学派”,以教导市民为生。他们认为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是非的观念是可以“流动”的,一个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要看它与人类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Socrates (469 BC ~ 399 BC)则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他认为世间有所谓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我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便可以悟出这些不变的标准,它来自我们的内心。他坚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人的理性是人类寻求其他知识的基础。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Socrates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他坚信"知善者必能行善", 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

Socrates有一个学生, 叫Plato (428/427 BC ~ 348/347 BC), 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对他而言, 这是一体的两面。他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自然派哲学家认为的“在自然界变化中,有一些永恒不变的不可分解的最小单位“固然是对的,但是同样的,由最小单位组成一个人,或一匹马,或一头猪的背后的变化过程或者模式也是一定的,由某种特定形式决定,所以尽管每个人的个体细节上可能不同,会死亡腐烂分解,但是模子都是一样的,按着同样的模子,又能组合出新的人的个体。这就是Plato的理型论:“必定有永恒不变的模式,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

更进一步,Plato认为,没有一件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模糊、不精确,另外一个则是理型的世界,无法用感官来察知,永恒不变。人也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与感官世界密不可分,但同时我们也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是理性的天下。灵魂栖居在躯体内,是原本就存在的,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会释放自己的灵魂去追寻理型的世界,而是活在物质和感官的世界里心满意足。

Plato把理性主义也延伸到他的政治哲学上,他认为,人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头、胸、腹,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三种能力:“理性”属于头部的能力,“意志”属于胸部,“欲望”则属于腹部。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三部分协调运作,个人才会达到“和谐”。国家应该也一样,就像人有头、胸、腹一般,要有统治者、战士与工匠,每一个国民都应该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

Plato对女性的看法用今天的话来说,比较进步,他认为女人只要受到和男人一样的训练,而且毋需生育、持家的话,也会拥有和男人不相上下的理性思考能力。

Plato的学生Aristotle (384 BC ~ 322 BC)是一个医生的儿子,和Plato的沉迷于理型世界,无视感官世界的存在相反,Aristotle则对自然界的变化很感兴趣。他虽然也同意Plato的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的观点,但是他认为顺序反了,他认为理型本身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后来总结分类后形成的概念,而Plato则主张一个事物的“理型“先于那个事物存在。

“在Plato的理论中,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对Aristotle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Plato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中那些事物的影子。Aristotle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根据Aristotle的说法,Plato是陷入了一个神话世界的图像中不可自拔,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想像与真实世界混淆不清。“

Aristotle认为“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人们将事物分门别类时,首先根据“形式”来区分马和猪,然后再根据“质料”来区分不同的马匹。Aristotle想把大自然内的东西都彻底地分门别类,他首先将万物分成生物和无生物,生物又可以分植物和动物,等等。我们称之为Ontology(本体论)。Aristotle也是一个逻辑学家,著名的三段论推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第一前提:所有的生物都会死
第二前提:人是生物
结论:人会死

回到人类和社会这个主题,Aristotle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都不好;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他还宣称人是社会的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不仅应该关心家庭与社区,也应该关心国家。Aristotle还描述了三种政治制度: 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每种制度都有其弊端。在对女性的看法上,Aristotle却有着在今天的人看来是谬误的见解,总的来说就是重男轻女,把女性当作依附于男人的生育工具,看来,他还是现代社会女性受到歧视的源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