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派哲学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时候,人类的认知有限,人们用神话来解释不了解的事物,我们称之为“神话的世界观”。渐渐的,人们开始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进行思考,人们注意到了大自然的循环与变化,开始思考其中的奥秘,于是开始出现了自然派哲学家。
刚开始,大家想: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某种基本物质,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这个时期,出现了三个比较著名的人物,这里大概列一下他们的观点:
Thales (624 BC ~ 546 BC):水是万物之源。
Anaximander (610 BC ~ 546 BC): 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 我们的世界只是“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Anaximenes (585 BC ~ 525 BC):“空气”是万物之源,是泥土、水、火的源头。
接下来,人们进一步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种基本物质(姑且不论它是什么)存在,那它到底是如何变成世间万物,变成别的东西的?
这个时期的观点又分了2个流派。
Parmenides (Early 5th Century BC):从理性的角度,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任意变成另外一种事物,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因此,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我们所感觉到的大自然的恒常变迁也许只是一种“感官幻象”,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Heraclitus (535 BC ~ 475 BC):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大自然不断在改变,人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好与坏、善与恶,好坏善恶两极之间不停的交互作用,使得世界存在,变化发生。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冬天就有夏天,有战争就有和平,有饥饿就有饱足。
然后过了一些年,有个叫Empedocles (490 BC ~ 430 BC)的人跳出来说,其实他们俩个人的观点都只对了一半,他们的观点的假设是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呢?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他认为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 土、气、火与水。 大自然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这四种元素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缘故,所有事物都是由它们用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所以,一方面,你可以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有变化,因为“根”没有变,世间发生的事不过是这四种元素的分合聚散罢了。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认为世界时刻在变化,因为分合聚散时刻发生着。
他还认为自然界有“爱”与“恨”两种力量,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导致事物分散。“物质”与“力量”被分开来,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说是各种基本元素在不同力量之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代的另一个叫Anaxagoras (500 BC ~ 428 BC)的哲学家也不相信世界只有一种基本物质而来。他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小粒子”,称之为“种子”,大自然就是由无数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关于宇宙基本组成物质与自然界变化的最佳答案来自Democritus (460 BC ~ 370 BC),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是“流动”的事物背后,有某种永恒不变、不会流动的、不可被分割的东西,他称之为“原子”。大自然是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就像搭积木一样组成了这个世界,他们会不断聚散,分解,重组。他相信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与虚空,是个唯物主义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